PP电子)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6–8%,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性。近年来研究指出,PTSD患者的前额叶和杏仁核中存在多条分子通路的异常,涉及GABA信号传递、免疫炎症及糖皮质激素通路。由于PTSD牵涉的生物过程高度复杂,因此不太可能由单一细胞类型主导。
近日,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科的 Matthew J. Girgenti 与加州大学 尔湾 分校的 Jing Zhang 共同在 Nature 期刊发表题为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d chromatin dynamics of the human brain in PTSD (PTSD人脑的单细胞转录组与染色质动态研究)的文章。 研究发现,PTSD主要影响抑制性神经元、内皮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涉及GABA信号传递、糖皮质激素信号及神经炎症等多个通路。同时,研究揭示了多个PTSD相关风险基因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特异性调控模式,为深入理解创伤应激对大脑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人脑基因表达受到顺式调控元件(CREs)、染色质结构及转录因子等多种机制的共同调控。虽然已有研究证实PTSD患者存在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异常,但尚缺乏对其单细胞层面染色质开放性变化的系统性探索【3】。
研究人员对来自111位供体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进行了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包括36例PTSD患者、36例抑郁症(MDD)患者和39名健康对照。研究共获取了约93.5万个细胞核的转录组数据与47.3万个细胞核的染色质开放数据,并成功整合这些信息以实现对同一细胞的多组学匹配。研究精细描绘了大脑中主要细胞类型及其亚型,包括兴奋性神经元(EXNs)、抑制性神经元(INs)、少突胶质细胞(OLGs)、内皮细胞(ENDs)、星形胶质细胞(ASTs)与小胶质细胞(MGs)等。分析发现,PTSD患者中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通过差异表达分析,识别出约1376个与PTSD相关的细胞类型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DEGs),多数集中在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元中,未发现全细胞共享的核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DEGs与泛素结合、细胞应激反应及钙黏附分子等通路密切相关。与MDD患者相比,PTSD与MDD的DEGs有57.6%的重叠,亦存在显著特异性表达基因与路径差异。为进一步验证单细胞转录组结果,研究人员利用10X Xenium空间转录组技术,对18名供体的DLPFC组织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空间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内皮细胞主要分布于脑皮层表层,少突胶质细胞集中在白质区,且空间表达模式与单细胞RNA-seq高度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PTSD患者内皮细胞中FKBP5表达显著上调PP电子,提示其可能通过糖皮质激素通路参与疾病过程。此外,抑制性神经元中特异表达的趋化因子CXCL14也在PTSD中上调,可能影响GABA信号神经传递。
研究进一步探索了PTSD中神经元与免疫细胞间的通信网络与调控机制。配体-受体分析显示,PTSD中小胶质细胞的信号传递功能显著减弱,尤其是SPP1(osteopontin)相关通路。而抑制性神经元中SST亚型的GABA信号传递能力显著下降,几乎所有细胞类型中SST神经元的发出信号能力均受损。通过小鼠单次延迟应激模型(SPS)验证发现,SST神经元与兴奋性神经元之间的GABRA5受体介导的突触抑制显著减弱,表明PTSD患者存在同样的功能障碍。在基因调控层面,研究发现PTSD患者脑组织中的染色质开放区域存在高度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调控元件主要位于内含子和基因间区,并与基因表达紧密相关。通过整合单细胞ATAC-seq与RNA-seq数据,识别了大量CRE与其靶基因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明确了多个关键DEGs(如FKBP5)在特定细胞中的顺式调控机制PP电子。此外,通过与MDD的比较,发现两者的CRE-基因关联模式存在高度差异,支持PTSD具有特有的染色质调控网络。转录因子分析发现,在兴奋性神经元中EGR2和SMARCC1调控众多PTSD相关DEGs,并富集多个遗传风险位点。在人源诱导兴奋性神经元中敲降EGR2或SMARCC1,确认了多个下游DEG表达的改变。抑制性神经元和前体细胞中,TFAP4等转录因子则呈现下调趋势,并调控包括MAD1L1在内的多个PTSD风险基因。此外,研究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整合到细胞类型特异的染色质数据中,发现PTSD风险变异高度富集于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CRE区域PP电子。通过细化风险SNPs的位置,识别了包括MAD1L1、ELFN1与KCNIP4在内的多个关键调控基因位点,这些变异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与转录起始区域相互作用,调控其下游基因表达,从而可能驱动PTSD的发病过程。
综上所述,该研究 系统揭示了PTSD在抑制性神经元PP电子、小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中的关键分子变化,尤其是SST神经元GABA信号传递障碍及FKBP5等基因的特异上调。同时,研究构建了高精度的单细胞染色质图谱,并结合转录组和GWAS数据,细化识别了多个风险SNP及其潜在靶基因,阐明了PTSD的细胞类型特异性分子机制PP电子。这为理解创伤应激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干预提供了重要基础。
【原创文章】BioArt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所拥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尾盘突发,601868跳水!三大基建行业“反内卷”将有新动作,融资客出手加仓6只低PE绩优股
15岁道曼替补登场!阿森纳连换4人,道曼迎枪手一线年,中国为什么要修墨脱水电站?一文为你解析
《BAKUDO -斗球的悠莉亚-》BitSummit专访:打球解决一切的世界/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BAKUDO -斗球的悠莉亚...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