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韩金序 赵苑旨)“随着患病率持续攀升,我国过敏疾病学科建设已驶入‘快车道’PP电子,但专科人才短缺、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仍有待解决。”5月10日,在中国医师协会第八届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年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支玉香教授以详实的数据和国际视野,系统阐述了我国过敏性疾病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支玉香在中国医师协会第八届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年会上作分享。主办方供图
支玉香特别提到,当前学科发展迎来三大历史机遇:国家政策强力支持PP电子,《“健康中国2030”纲要》已将过敏性哮喘等纳入慢性病防控体系;医患群体认知显著提升,青年医师投身学科热情高涨;AI技术、生物制剂等科技突破为精准诊疗注入新动能。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针对全国15省的调研显示,三甲医院变态反应科覆盖率持续提升,相关诊疗中心数量激增,学科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尽管发展形势向好,支玉香坦言,当前学科建设仍面临严峻挑战:全国专职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仅约750~1000人,三甲医院专科覆盖率不足;本专科教育体系严重缺失,多数医学院校未设置专门课程;误诊漏诊现象普遍,标准化诊疗体系亟待建立;国际比较显示,仅69%国家将变态反应列为独立学科,我国亚专科建设水平低于欧美PP电子。
“一个过敏患者可能同时需要耳鼻喉科、呼吸科、皮肤科等多科室会诊,这正是专科医生匮乏的缩影PP电子。”支玉香强调,要破解困局必须构建“本科教育-毕业后培训-专科认证”完整培养体系。目前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正探索建立首套专科医师培训考核体系PP电子,推动诊疗标准规范化。
“每个周末都有数百名医生自发参加学术活动,这种热情就是学科发展的希望。”支玉香呼吁,要把握政策红利与技术变革机遇,加快补齐人才短板,“让过敏患者享受规范诊疗,是我们这一代医者的使命。随着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成,我国过敏性疾病研究正迎来从‘跟跑’到‘并跑’的转折点”。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